美国水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光热发电标委会的正式成立,意味着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标准化工作又向前迈出一大步,更多光热发电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标准制定工作预计也将尽快启动。
一方面,从推动技术的角度发展出发,什么是真正的技术?各行各业都是一样,想要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开发属于自己企业的技术。多晶黑硅电池量产效率2018年突破21%是没有问题的,技术路线明确,叠加匹配技术,电池效率提升优势明显。
光伏真正开始高速发展,对技术需要有持续性的领跑,而不是阶段性的领跑。这是我们实际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P型多晶PERC电池绝对效率提升0.1%,批量平均效率达到19.8%。从2015年至2016年,光伏领跑者已经走完了两届历程。经过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光伏产业无序、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领跑者计划出来了。你说半片对电池的工艺有改进吗?没有,就是切成两个半片,下一步再提高就是切成三个半片、四个半片,所以整个行业真没有什么改变。
南京日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鸣博士认为,领跑者是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领跑者计划让行业更加健康发展,是光伏行业平价上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推动。钙钛矿材料光电性能优良、制造成本低,缺点是结构脆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碎裂,也无法耐受高温和高湿度,不符合太阳能电池长期户外运作的要求。
研究人员在美国《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报告说,每个微型电池都由很小的六边形支架包裹,支架由环氧树脂制成,成本低廉,结构牢固,不易破裂,基本不影响钙钛矿材料的光电性能。实验表明,新型电池能在温度85摄氏度、相对湿度85%的环境里连续运作六个星期,仍保持着较高的发电效率。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借鉴这种构造,用大量微型钙钛矿电池组合成蜂窝状,形成一个大型电池中国光伏配件产量 根据预测,到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在高增长率情况下将达到935.5GW,低增长率情况下将达到623.2GW,有较高的概率会达到772GW。
2016年全球累积装机容量为306.5GW,2017-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9%,而中国作为全球光伏配件产出最大的国家,势必将充分把握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快速发展的机遇,我国光伏焊带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领跑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与光伏发电设备的价格、技术水平和国家政策有较大关系,同时也客观反映了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较大的需求空间。
在全球光伏产业繁荣期间,我国光伏制造企业抓住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予以鼓励与补贴的机遇,产能迅速扩张,并逐步抢占全球市场,形成了包括高纯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光伏系统安装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来看,中国2016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34.54GW,领跑全球光伏市场。我国光伏配件品质的提升与制造成本的下降将进一步促进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上升。报告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光伏配件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产量由23.0GW增长至53.0GW,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21%。
2016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西北地区为974万千瓦,占全国的28%;西北以外地区为2480万千瓦,占全国的72%;中东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达9个。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组件产量最大的国家,全球产量占比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光伏发电产品的持续供应替代了全球部分传统能源的供应,太阳能光伏市场迅速拓展开来。据统计,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2年的100.5GW增长到2016年的306.5GW,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15%。
随着全球用电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用电需求不断上升,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减少使用,促使各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对比数据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区域呈现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向中东部转移的格局
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组件产量最大的国家,全球产量占比达到60%以上。中国领跑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与光伏发电设备的价格、技术水平和国家政策有较大关系,同时也客观反映了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较大的需求空间。
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光伏发电产品的持续供应替代了全球部分传统能源的供应,太阳能光伏市场迅速拓展开来。我国光伏配件品质的提升与制造成本的下降将进一步促进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的上升。2016年全球累积装机容量为306.5GW,2017-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9%,而中国作为全球光伏配件产出最大的国家,势必将充分把握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快速发展的机遇,我国光伏焊带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用电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用电需求不断上升,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减少使用,促使各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续上升。据统计,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2年的100.5GW增长到2016年的306.5GW,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15%。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对比数据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区域呈现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新增装机容量不断向中东部转移的格局。
中国光伏配件产量 根据预测,到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在高增长率情况下将达到935.5GW,低增长率情况下将达到623.2GW,有较高的概率会达到772GW。2016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西北地区为974万千瓦,占全国的28%;西北以外地区为2480万千瓦,占全国的72%;中东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达9个。
报告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光伏配件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产量由23.0GW增长至53.0GW,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21%。从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来看,中国2016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34.54GW,领跑全球光伏市场。
在全球光伏产业繁荣期间,我国光伏制造企业抓住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予以鼓励与补贴的机遇,产能迅速扩张,并逐步抢占全球市场,形成了包括高纯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光伏系统安装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近年来,虽然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却面临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顽疾,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一路走来,弃之一字,几乎掩盖过了所有的风光。
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配套建设,能够显著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矛盾。但业内人士表示,十三五是光热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本增效,实现不依赖于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光热发电的调峰系统价值排新能源之首,光热发电成为基荷电力值得期待。2020年进入大发展期,德令哈光热大会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是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打基础的时期,2020年-2030年这十年才是光热发电的大发展时期。
光热发电不仅可做基础电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调峰性能,可作为调峰电源促进太阳能、风能与电网系统良好兼容,协同发展。国家能源局此前印发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发挥太阳能热发电调峰作用,要逐步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发挥其蓄热储能、出力可控可调等优势,实现网源友好发展,提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会长魏昭峰在首届德令哈光热大会上也强调,光热发电依靠成本相对低廉的储热装置来完成,是电力系统友好型电源,既可以承担基荷,也具备较为灵活的调峰能力,可作为未来电网的主力电源。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近日到德令哈调研指导新能源工作时也表示,国家能源局将一如既往支持青海省、海西州新能源工作,对建设进度较快、技术上先进、经济性上有竞争力的光热项目业主单位在国家第二批示范项目中进行重点倾斜。
业内专家分析,电网调峰能力跟不上,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严重弃风弃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具备较长储热能力的光热发电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调峰能力,进而对于提高整体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有着重要帮助。
2017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70%左右。机构预计,建成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500万千瓦,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朱凌志曾表示,系统调峰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灵活调节电源的抽蓄和燃气占比较低,另加火电调节能力不足。德令哈作为我国光热产业探索与实践的前沿阵地,地处青藏高原,光照资源富集,水资源、土地、电网、产业等配套条件优越,是发展光热发电产业的理想之地。
然而,近两年来持续升温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能有效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减少弃风弃光的矛盾。随着产业链贯通、规模化发展、成本大幅下降,未来,光热发电将有条件逐步担当基础电力负荷的新能源,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头戏。
可见,光热发电因其稳定、连续、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特性,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彻底替代火电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事实上,伴随着光热发电示范电价的出台及国家发改委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的火热建设,光热发电迎来重大机遇期,在系统调峰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正是为进一步推动光热发电产业快速发展,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为2020年之后的光热大发展奠定基础,在青海省海西州政府、青海省德令哈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聚焦清洁能源高地,打造世界光热之都为主题,以科学落实发展规划为目的,2017第二届中国德令哈光热大会将于9月22-23日在青海省德令哈市海西会议中心召开。据悉,2017第二届德令哈光热大会在总结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会专家的深入探讨,将从技术指导、分享建设运营经验、健全光热发电标准等方面,探索光热产业发展的新路径。